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726) | | 标题:2007-4-18胡锦涛在会见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 | 说明:
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观看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展演剧目《立秋》。
这是演出前,胡锦涛等亲切会见“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加会见并观看演出。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孙承斌、邱红杰)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8日晚亲切会见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并观看了话剧《立秋》。
会见厅里欢声笑语,气氛热烈。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与话剧艺术家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会见时,胡锦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话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胡锦涛说,100年来,我国一代又一代话剧艺术工作者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步伐,创作了一批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为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这一代人都曾从《雷雨》、《放下你的鞭子》、《胆剑篇》、《茶馆》、《霓虹灯下的哨兵》等优秀话剧作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763) | | 标题:刁光覃、朱琳----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个性化邮票 | | 说明: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796) | | 标题:生命铸造话剧魂、激情演绎雪花赋 | 说明:
2007-4-5/纪念话剧百年“重睹芳华”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797) | | 标题: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经典话剧演出节目单 | | 说明: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799) | | 标题: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话剧片断专场演出 | 说明:
此次演出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它让人们回忆了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让人们记住那些为了话剧事业而付出了真心与汗水的先驱前辈们。他们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家、能够高龄时依然站在舞台表演、能够震撼观众的心灵,是他们对于话剧的爱与奉献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有人说“其实纪不纪念,百不百年的,真的无所谓”。说出这种轻率且不负责任的言论的人应该去此次演出中进行熏陶感染——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言语以表明自己的独特立场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那些为了话剧事业做过奉献的人们才会被牢记。话剧百年的历史不是属于某一个人,而是中国几代人奋斗奉献的结晶。舞台上的辉煌、给话剧史上留下的轨迹,是这些老人们终生创作、用青春和生命换取回来的成果!没有丝毫的自我做秀、没有任何的功利色彩,而是仅为将话剧的生命延续持久,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话剧百年!
他们正在用自己最后的热情进行呐喊!这种精神正是中国话剧最应该发扬和歌颂的“话剧魂”!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00) | | 标题:《雪花赞》将演出的艺术气氛与剧场热情推向了高潮 | 说明:
最后登场的是北京人艺的老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
人称话剧皇后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在“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景点话剧片断欣赏专场演出”中,最后一个登场。她表演的《蔡文姬》片断以及诗词《雪花赞》将演出的艺术气氛与剧场热情推向了高潮。特别在《雪花赞》中,朱琳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演作为修饰,只凭借对于周总理的感激情怀和炉火纯青的舞台功力,用真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得到了观众的剧烈反响。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01) | | 标题: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话剧片断欣赏专场演出 | 说明:
此次演出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它让人们回忆了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让人们记住那些为了话剧事业而付出了真心与汗水的先驱前辈们。他们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家、能够高龄时依然站在舞台表演、能够震撼观众的心灵,是他们对于话剧的爱与奉献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他们正在用自己最后的热情进行呐喊!这种精神正是中国话剧最应该发扬和歌颂的“话剧魂”!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18) | | 标题:不能忘却的一代戏剧宗师——焦菊隐 | 说明:
——纪念焦菊隐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侧记
焦菊隐是老人艺最厉害的导演
朱琳:老人艺最厉害的导演是焦菊隐
我是1953年调过来的,当时北京人艺的条件真是得天独厚,曹禺是院长,焦菊隐是副院长,欧阳山尊是副院长,加上后来的夏淳、梅阡,号称人艺四大导演。
咱们的剧院,过去一直以演郭沫若、老舍、曹禺的戏为主,所以有郭、老、曹剧院之称。现在保留下的也是他们的代表作《蔡文姬》、《茶馆》、《雷雨》。先说郭沫若吧,别看他当着官儿,人很谦虚,演《武则天》时,他请吴晗、翦伯赞来看,说让他们看看这个戏编得符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他写完《蔡文姬》要去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临走时把剧本交给我们剧院修改,我们哪敢改他的,就去请田汉改,剧中有一句诗“熏风永驻啊,吹绿天涯”,郭老原写的是“红遍天涯”,郭老回来后看到改的词,高兴地对田汉说:“寿康兄真是画龙点睛呀!”郭沫若的三出戏:《虎符》、《蔡文姬》、《武则天》,我都参加演出了。:
再说曹禺,我和他的接触最多,演他的《雷雨》就演了300场。我刚演《雷雨》时,受当时左的思想影响,有些不理解侍萍(就是鲁妈),心想:“你见了周朴园那冤家,还不赶紧走,还在他那屋里呆什么劲儿呀!”演戏时就有些情绪,当时也正巧病了,躺在床上休息时,曹禺就搬个板凳坐在我床头和我聊天,跟我说:“那鲁妈是想走可走不动呀!你想想,那毕竟是一个女孩子的初恋,看那客厅里,周朴园还供着她的照片儿,这屋子里还有她的一个儿子,屋子里的家具还是她当年的,你让她的腿怎么迈得动啊。”他这一说,我想想也是这个理儿。我还记得一件事,有一段戏演到鲁妈哭时,曹禺还提醒我:“不要哭起来像风车。”
郭、老、曹这三个大编剧,还就是老舍的戏我没演过,他那都是些讲老北京的戏,要会一口京腔,而且他们一直认为我是演古装戏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这一路下来,其实我心里还是不服气的。
老人艺最厉害的导演是焦菊隐。他真是个学贯中西,肚子里有百十来个京剧,在法国留学,俄语也不错,还搞翻译。实际上是焦菊隐开创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在人艺这几十年,他致力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研究怎样把民族的、传统的糅合到话剧里。焦先生排戏是一个戏一个样,他连自己的剩饭都不炒的,在舞台节奏、舞台调度、演员亮相、舞美方面,有他突出的贡献。
人艺对演员的要求确实高。记得那时我们吐字发音就训练了好几年,学习民族的,像北京的京韵大鼓,学它的发声方法,还把杨小楼等京剧名家请过来给我们上课;又练洋发声。这还有个故事。有次周总理来看演《雷雨》,发现鲁妈的那句台词“你是萍、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没说,他问我为什么把这句台词漏掉,我说:“我一说这句词,观众就乐,破坏气氛。”总理说了:“演员就要控制观众,你应该想办法:怎么说这句话,才能让观众不笑。”我就想了些办法,以后观众就真没笑了。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19) | | 标题:瞬间·表现 灯光渐隐回忆开始闪亮 | 说明:
关于中国话剧百年的这一场回忆,让我们从舞台开始,从铸就了中国话剧昔日辉煌的老艺术家们开始……
最难忘…… 刁光覃 《茶馆》里的一个背影
朱琳的家就在东直门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85岁的朱琳,在不大的屋子里,特地留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挂满了刁光覃的剧照和他们夫妇二人的合影。朱琳打开一张简朴写字台的抽屉,里面装满了泛黄的报纸和信件。“关于老刁的东西我都留着。”她说。
从1942年到1992年,朱琳与长她8岁的刁光覃相伴了50年。这是一对舞台伉俪,也是一对患难夫妻。刁光覃曾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帝,而朱琳也被人们称作中国话剧皇后。
刁光覃与妻子合作的最著名话剧是戏剧大师焦菊隐导演的《蔡文姬》,他是曹操,她是蔡文姬。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刁光覃曾在《茶馆》中演过一个观众,他的戏份很少,自始至终都是背对着观众。当时的刁光覃已经是人艺第一副院长。
从中学时期就参加学生话剧团的刁光覃,在1938年加入了抗敌演剧队。当时,在国共合作后,成立了隶属于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10个演剧队,领导人是周恩来、郭沫若、田汉和洪深等人。“刁光覃参加的是演剧二队,演剧队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我和刁光覃就是在那里认识的。”刁光覃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主演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等多部话剧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敌信心。
刁光覃于1978年担任北京人艺副院长,他不仅是个好领导,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演员。1957年,他在《带枪的人》里边演列宁,是新中国第一位在舞台上演列宁的演员。他为了演好列宁,在家里挂满了关于列宁的文献和照片。苏联专家看到他演的列宁很惊讶,认为他的表演能和苏联最好的演员相媲美;而他在《李国瑞》中扮演的李国瑞却是一个调皮捣蛋、不求上进的八路军战士,和曹操、列宁的角色完全不同。
《胆剑篇》中有一首长诗,刁光覃在舞台上朗诵得非常好。后来他得了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可是直至他去世之前,每天都拿着《胆剑篇》的剧本,一直舍不得放下。
1992年5月12日,刁光覃去世。一个月以后的6月12日,是北京人艺建院40周年庆典。
那一晚,朱琳回到首都剧场表演她的著名剧目《推销员之死》。最后一场戏,朱琳扮演的琳达满眼含泪,绝望地坐在舞台之上。那一刻,“我的眼前全是刁光覃。”朱琳回忆说。
最想说……
“为什么我会爱上刁光覃,因为在我眼中他是个天才。管他叫话剧皇帝那是恭维他了,那时人们把他叫做演剧队之王。”
——朱琳
“大家都说我蔡文姬演得好,其实刁光覃的曹操演得更好,曹禺很欣赏他。”——朱琳
“我坐的地方离老刁只隔一两个同志。有人小声告诉我旁边那人就是在《俄罗斯问题》里演记者的,当时我简直不能相信:台上是个美国记者,台下居然是个老农。尽管他那时就戴着眼镜,我也不信。后来有人给我介绍了,因为大家在听报告,彼此也只点了点头。但我心里十分钦佩他。”
——于是之写于1992年6月6日
“有个部队的文工团排歌剧《杜鹃山》,请老刁去给看看。排练完毕大家吃夜宵时,老刁坐在那里一口都不吃。他觉得他没给人家做多少贡献,不能吃人家的东西。”
——严敏求(在刁光覃导演的《日出》中饰陈白露)
记忆碎片
朱琳 18岁豪言写进《关汉卿》
多年后,朱琳才知道,自己年少时的一句豪言壮语竟然成了话剧《关汉卿》中的一句台词。
1982年,朱琳到长沙演出,田汉的弟弟田洪对她说,你知道吗,田汉《关汉卿》里朱莲秀对关汉卿说的台词“你敢写我就敢演”就是你说的话。朱琳这才想起来。大约在她十七八岁的时候,田汉写了话剧《秋声赋》,他需要一个会唱歌的女演员,就找到了朱琳。田汉对朱琳说,这个戏演出来,当局可能会来找麻烦的,你敢不敢演?朱琳说,你敢写我就敢演!
于是之 怕忘词向演员们致歉
1988年,北京人艺排练话剧《太平湖》,于是之先生演老舍。当时他的记忆力已经不好了。他每天都要拿着一个小本儿,每天想起什么都要记下,排练后还要把排练心得记下来。他常对演员们说:“非常对不起大家,我记忆力不好了,如果我演出中有什么事儿你们一定要托着我点儿。”
4年后的1992年,老版《茶馆》最后一次演出谢幕时,台下一位大学生冲着于是之老师说:“于……于是之老师再见!”于是之也对着他说了一声:“再见!”那一刻,台上许多演员都哭了。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52) | | 标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吕恩(左)与朱琳 | 说明:
2007年3月22日首都剧场50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
庆祝首都剧场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隆重举行。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53) | | 标题:《艺术人生》清明专场---朱琳与白荟在后台对台词 | 说明:
“话剧百年”系列节目 朱琳 郑榕 吕恩 胡宗温到场 《雷雨》当年首演者齐聚———
今晚,1954年人艺第一版《雷雨》首演时的4位主要演员,“周朴园”郑榕、“鲁妈”朱琳、“繁漪”吕恩以及“四凤”胡宗温齐聚《艺术人生》清明专场,共悼曹禺。
一位《艺术人生》负责“话剧百年”系列节目的编导表示,各位老人已经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平时电话联系尚属难得,这样齐聚的场面更是不易。
在万方翻着父亲曹禺曾经的笔记本、回忆其生平之后,83岁的朱琳,推着轮椅上的郑榕走上舞台,87岁的吕恩和老姐妹胡宗温蹒跚而至,回忆起第一次排演《雷雨》的情形。
“开始演《雷雨》的时候,很年轻,不懂怎么演,一演四个小时,观众还真耐心看。有一场曹禺院长在底下看急了,跑后台来,冲着我喊。”郑榕模仿当年曹禺着急的样子,憋着气大喊,“哎呀,哎呀,快!快!快!受不了了!”说完,自己笑了起来。
朱琳也同样谈到一演四个小时的往事,“曹禺院长急了,跑到后台来冲我说,快快快,受不了,我的剧本里头没有写这么多东西。有一天我感冒了,他就拿小板凳坐在床前,给我解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鲁氏这个人物的处境风格,使我豁然开朗。”
“我们那时候挺幼稚,因为《雷雨》是悲剧,就从头到尾的哭,曹禺院长跟我们说,你们老哭观众受得了吗?你们不能这样演。”曾饰演四凤的胡宗温说,“如果先生还在的话,我希望他再来教诲我们。”
除了这4位老人之外,93岁的欧阳山尊、“老顽童”黄宗江、田汉次子田大畏、老舍之子舒乙、郭沫若的女儿郭萍英等近十位老艺术家到场追忆已逝话剧大师。
录制花絮
“老鲁妈”对戏“小四凤”
曾在《雷雨》首演中扮演鲁妈的朱琳与新版中“四凤”的扮演者白荟,今晚将重演“发誓”的经典片段。
演《雷雨》片段之前,朱琳说:“最近一次演《雷雨》也是十年前了,如果有忘词的地方请大家允许我看一眼。”说完,她双手作揖,低下头向观众拜了几拜。
场外花絮
老艺术家后台斗嘴
《艺术人生》清明专场录制当天,后台休息厅成了老艺术家们的据点。到场最早的郑榕、舒乙和田大畏坐在角落里唠嗑,著名剧作家黄宗江和几十年的老朋友吕恩亲密地靠在沙发上,说着还逗起嘴来。
“抗日战争的时候就跟他认识了,他这辈子有几个老婆我都知道。”87岁的吕恩有些得意。
“我这辈子有很多情人,就是没有她(指吕恩)当我的情人。”黄宗江笑着回应。
“嗨,黄宗江,你几月生日啊?”吕恩不满。
“11月,怎么了?”黄宗江说。
“那你比我小啊!你还好像比我大的样子!”吕恩扳回一局。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86865) | | 标题:话剧百年纪念活动--黄宗江、朱琳 | 说明:
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活动,将于(4月6日)在北京正式举行,欧阳山尊、李默然、徐晓钟等诸多中国话剧艺术家们出席了此次大会。该会议时间为6日、7日、8日,将会就中国话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进行讨论研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