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538) | 标题:隋代扬州地图 | 说明:地理位置: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
行政区划及人口:现辖广陵、郊区、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97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1.59万,其中市区人口109.66万人。
市树:银杏、柳树;
市花:琼花
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8°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46毫米。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628) | 标题:隋代扬州地图 | 说明:扬州历史: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在广陵界内设立南青州。太宁三年(325年),将设立在京口(今镇江市)的南兖州移来广陵,故扬州旧有“南兖”之称。公元589年隋文帝消灭了陈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杨广任扬州总管,这就是扬州名称的由来。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文化上出现了以金农、李鱼单、高翔、郑燮、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曲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玉雕、漆器、扬州盆景、淮扬菜肴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517) | 标题:大运河俯瞰 | 说明:京杭大运河保护形势严峻
2001-11-26 14:46:57 来源:千龙新闻网
近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运河文化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中国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形势严峻,千万不要让传承了几千年的运河历史文脉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中断。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认为,杭州运河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运河沿岸大多数历史建筑被拆;历史整体风貌在近几十年内消失,现有的运河历史文化载体(如河驳、河堤、河埠、河坝、河桥等)正在遭到建设更新;运河两岸的房地产业使原有景观被蚕食严重。
课题组的阙维民教授告诉记者:“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风貌亟待保护,例如清末时期修建的用于储存货物的‘富义仓’,现在正在被拆除,而‘富义仓’是运河杭州段主干道沿线惟一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仓库码头。再如历史传统可上溯至南宋时期的‘小河直街’,现已列入被拆的规划之中。还有拟建中的拱宸桥畔的运河博物馆建筑风格并不符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立即引起重视,和专家学者一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13) | 标题:大运河之一 | 说明: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14) | 标题:大运河之二 | 说明:问渠哪得清如许?大运河重现碧水蓝天
家住杭州城北卖鱼桥畔的王招娣老太,这阵子又恢复了已中断好些年的在运河公园的晨练。规划10年、施工8年,于去年正式完工的运河杭州段截污工程,如今正让杭州市民重新感受到日益变清的运河的无穷魅力。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15) | 标题:大运河之三 | 说明:全长178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杰作,自隋代贯通以来,沟通了南北物流和人流,成为历代南北交通的水上大动脉。大运河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杭州“东南都会”的美名。
进入20世纪后期,30.5公里长的运河杭州段却成为一条束缚在天堂躯体上的“恶龙”。当时,运河所在的杭州北部地区没有完整的污水系统,而杭州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又在这个区域,加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运河,致使运河水质逐步恶化。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16) | 标题:大运河之四 | 说明:整治运河,刻不容缓
运河受污染主要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天约有近40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运河,再加上运河水位是杭城河道系统中最低的,水流不畅、猛吃污水,使运河不堪重负。
几年前杭州市环保部门对运河水的监测表明,运河干流三堡船闸至坝子桥河段水质劣于四类,坝子桥至义桥河段水质劣于五类,运河支流除新开河水质为五类外,其他中东河、沿山河、西溪、古新河、余杭塘河、南应加河等均劣于五类。而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地表水最低标准就是五类水体。
这种令人十分忧虑的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不仅影响杭州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制约杭州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与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不符,日益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17) | 标题:大运河之五 | 说明:北京开始治理京杭大运河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李烽)作为运河文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通州区日前已开始进行治理京杭大运河的二期工程。工程结束后,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将实现“清、流、绿,河道通航”。
京杭大运河曾经是沟通中国南北经贸的重要水路干线,由于近年来河水减少及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运河失去了旧有的运输功能。为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扩大水面,涵养水源,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北京通州区早在1998年就对运河进行了第一期整治。
据了解,二期综合治理将通过污水截流,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使北运河还清,并在两岸各建200米绿化带。此外,还将在附近修建3座治洪水库,使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增加水面180万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北运河将成为“清、流、绿,河道通航”的生态区。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20) | 标题:大运河之六 | 说明:中国千年古运河京杭大运河将肩负南水北调新使命
中新网11月30日电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如今又将肩负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据新华网报道,世人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历经数十年规划论证后,年内即将动工兴建,根据规划,其东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东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320亿元,工期5年,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为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兴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
京杭大运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扬州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它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全长1747公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堪与长城媲美的人工奇迹。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近10多年来,经国家多次投入巨资整治,京杭大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每年仅经古运河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1亿吨,相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其中产自中国北方的煤炭每年约有4000万吨通过运河南运到华东地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就开始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向北调水。建设在运河与长江交会点上的江都抽水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抽水站,可以每秒473立方米的流量将长江水调入古运河中。每年枯水季节,通过设在古运河上的10个梯级逐级翻水将江水送达江苏淮北地区和山东南部。
南水北调东线将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大延伸。以江都抽水站为起点,京杭大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连通沿途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再继续向北送水,全线提升水位达30多米,相当于10层楼高。
据悉,南水北调东线的第一期工程江苏三阳河是一条与大运河平行的河道,将在目前江都抽水站的东边再建一座大型抽水站,将长江水翻入三阳河北上至江苏省宝应县汇入大运河。(高峰 陈琪)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21) | 标题:大运河之七 | 说明:小资料:运河治理档案
■自唐朝以后,历代都把京杭运河视作国家交通命脉,拨款疏浚及局部改道。自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时期,大运河年久失修,有些河段淤塞,不能通航。
■解放后杭州市政府对大运河进行整治,自塘栖起,经武林头、清水港、王家庄、余经渡、义桥、拱宸桥、德胜坝到艮山港止,长26.3公里。1961年以来,对杭州段航道进行机械疏浚,1970年又对德胜坝至艮山码头约5公里的河道进行疏浚及拓宽。1962年,余杭县对运河堤岸抛石护堤。1975年开始对运河全线进行砌石护岸。此后又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拓宽工作,改善了航道条件。1971年建成三堡船闸,使钱塘江与上塘河、大运河沟通。
■大运河经过整治,提高了通航、汇水能力。现在运河面宽45-70米,最宽处有80米,河底宽10-20米,水深2.5米,河道可通100吨级船只。
■1983年11月12日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工程开工,这项工程建成后,可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水运网络,北面通上海港和长江,东连杭甬运河直抵宁波港,西溯富春江,南抵兰溪、金华,水运四通八达,对促进杭州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82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对运河的截污工程进行方案论证,1992年正式组建运河杭州段截污工程指挥部。1993年10月杭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运河截污环保工程动工,2001年夏天建成。(浙江在线记者曹漪洁综合报道)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722) | 标题:大运河之八 | 说明:枣庄旅游区--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流经枣庄市西段68公里,与冀、苏、浙、沪等省市相通。港航运输方兴未艾,是京杭大运河南北航运的枢纽。台儿庄船闸是进入山东省的第一座船闸,也是山东省目最大的船闸。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南北运输的重要码头。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十里港湾的奇特景致熔为一体,形成了运河观光线,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观赏万顷荷花,又可南下苏杭领略江南秀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