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墓

■■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宝元元年进士,世称涑水先生,谥温国公。由他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编年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共和元年至五代末一千八百年的通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而且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家所称道。
  
  
  
  茔地位于今夏县城西12.5公里,水头镇小晃村北侧一华里,东西长302米,南北宽190米。占地面积近百亩。背依鸣条岗,前临故都安邑方圆平旷疏阔,阡陌交错。北望稷峰,高峻挺拔,面眺中条,瑶台献瑞。
  
  
  
  茔地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封土堆13座周长5-100米,高1-5米不等,呈有序排列。茔地东侧有温公祠堂,主殿五楹。殿内原有司马光及先祖四代塑像,现已无存。温公祠东有余庆禅院,始建成于北宋年间,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内供装大佛像3尊,并配韦驮、侍从塑像3尊。殿内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现尚有11尊,皆为宋元时期的彩塑。
  
  
  
  1088年,宋哲宗为了表彰司马光的大节元勋,敕令翰林学士苏轼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碑文2266字,详述了司马光的家世与生平。绍圣初,御史周秩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宋哲宗"止令夺赠谥,仆所立忠清粹德之神道碑"。将原碑推倒。
  
  
  
  金皇统年间,原仆倒的神道碑龟趺之侧,生出一株杏树,长势奇特。夏县县令王廷直命人掘地,得断碑四石,重镌刻原碑文嵌于壁间,僧人圆珍出钱财建神道碑堂加以保护。
  
  
  
  明嘉靖三年御史朱实昌巡河东敬谒温公之墓时,看到哲宗御篆碑额及原碑龟趺高及九尺,推测原碑之大,于稷山仿得紫润坚铿之巨石,复镌苏文于碑上,立于旧龟趺,冠以旧额。现矗立在司马光墓前的"忠清粹德之碑"高大绝伦,堪称三晋第一碑。另茔地还保存了宋至民国碑记30余通。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改 设置 上传:2004/8/16 16:56:06 浏览:541
相册上传
最新相册
获救(收藏于2004/8/16 17:06:06
砸缸(收藏于2004/8/16 17:05:56
落水(收藏于2004/8/16 17:05:43
《司马光砸缸》袖珍织绣收藏品(收藏于2004/8/16 16:58:19
司马光墓(收藏于2004/8/16 16:56:06


相册排行
司马光墓(浏览541
《司马光砸缸》袖珍织绣收藏品(浏览514
砸缸(浏览495
落水(浏览477
获救(浏览47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恩泽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