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91156) | 标题:林森先生的掠影。 | 说明:
上图:护法运动时期,林森在广州与孙中山、宋庆龄等合影。(前排右五为林森)。
下图:抗日战争时期,林森在重庆与宋庆龄等合影。(前排左二为林森)。 |
|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91159) | 标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 | 说明: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图为林故主席在歌乐山移灵时,乐队演奏哀曲,文武百僚肃穆奉安。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91160) | 标题:风雨沧桑林森墓。 | 说明:林园,因其风景秀丽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山城重庆的一颗明珠。它位于重庆西郊25公里处的歌乐山南麓的槽谷之中,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的校园。
大凡来此参观的人,都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墓茔,它背靠茂密的森林,墓顶刻有国民党党徽,墓碑上刻着“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从南京迁往重庆。1938年下半年,张治中飞抵重庆,选准山洞双河桥、万田大坝和石岗子地带,为蒋介石修别墅。1939年底工程结束,国民党要员纷纷前往祝贺和参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驾临致庆。林森见此园如世外桃园,是块绝妙的宝地,便流露出喜爱之意,连声赞叹不已。蒋介石亦看出林森之意,为表示对这位“国家元首”的“貌极恭顺”,便忍痛割爱将别墅赠送给了林森。
林森得此美处,立即迁居而来。官邸主楼被称为“林森公馆”,这块园林之地,也就被称为“林园”了。
林森为表示对蒋介石的感激之情,泼墨挥毫,在一块一米见方的大青石上写下了“寸心”二字,落款“民国二十九年冬,青芝老人”,然后让石匠嵌刻其上。此石至今仍保存完好。
1943年5月12日,林森从林园坐车进城,去接受加拿大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当车行至盘山公路急转弯处,对面开来一急驶的美国卡车,两车相撞。林森因受惊吓和震荡,导致脑溢血,数月卧床不起,于1943年8月1日逝世,时年76岁。
在林森病重期间,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曾前往林园看望他。为肯定林森在抗战期间对日态度强硬,中共中央于8月4日发来唁电:“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溘闻逝世,痛悼同深!谨此致唁。”
林森治丧委员会清点其财产,发现值钱的东西所剩无几。原来林森从南京迁渝办公之前,已对财产作了处理:古董文物赠给博物馆;字画、书籍送给图书馆;存款6万元,分赠义子邓亚槐、嗣孙林涛、林平,然后只身入川。
林森没有子嗣,国葬大典均由治丧委员会操办。根据传统习惯,老人去世,棺材内总得装几样随葬品,以示吉祥,况且是堂堂国府主席。他们乃向林森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最终确定将三样东西作为随葬品。
第一样东西是一双绣花鞋。林森夫妻感情笃深,患难与共,惜其夫人郑氏早亡。林森终生未续娶,他念念不忘旧情,把亡妻生前喜穿的一双绣花鞋用精致手帕包裹。每晚就寝前,必将这包裹移放枕边,伴他睡眠。
第二样东西是一根手杖。这件纪念品是他早年任参议院议长时,外国友人赠送给他的,办公之余,他喜欢策杖在山间行走,自得其乐。他常以此物为自豪。手杖的顶端有一圆球,球上刻有“曾伴我游五大洲”七个字,系林森手迹。
第三样东西是一卷佛经。林森故乡福州附近有座青芝寺,该地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林森但凡返乡,食宿均在寺内,他晚年与亲友通信,一律署名“青芝老人”。而这卷佛经,就是他从青芝寺请回的。
国葬举行之日,这三样东西便放入棺中,与林森一道长眠。
林森墓第一期工程于1944年7月竣工,墓呈圆柱形,直径15米,碑后有墓志铭,由国民党元老吴敬恒篆额,居正书丹,叶楚伧撰文。墓前铺有宽大石阶35级,墓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林园被人民解放军接管,林森墓被四川省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在十年浩劫中,林园及林森墓惨遭厄运。原蒋介石、林森官邸里的用具统统被砸烂烧毁。林森的尸体和棺材全被烧掉。
1979年下半年,中央统战部批准了重庆市修复林森墓的请示报告。1980年3月工程结束。修复后的林森墓基本恢复原样,全用青石砌成,墓后是一片绿荫笼罩,给人以清新、恬雅之感,也颇具庄重的气氛。
1980年10月,林森的侄女林湘和丈夫周开仁听到林森墓修复的消息后,专程从美国回来祭扫。中央统战部坦率地告诉他们墓是空的,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精神十分钦佩和感激。他们说:“在那个浩劫年代,中共国家主席尚且不保,更何况已故的国民政府主席呢?”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101064) | 标题:林森故里 | 说明:纪念辛亥革命元勋、抗战元首林森诞辰145周年暨“林森故里”牌坊落成庆典活动昨天在其家乡闽侯祥谦镇凤港村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林森后裔、林森故里乡亲参加了庆典活动。
该牌坊建筑群由牌坊和亭子组成,由古建设计师王勇坚设计。牌坊高大巍峨,以青、白两色石材建造,象征林公一身清白。牌坊总宽度18米,主门宽6.8米,两根外柱高11米,象征林公生于1868年2月11日;主门高7.6米,象征林公享寿76岁;主门至牌顶高12米,象征林公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
牌坊正中匾额文字“林森故里”特邀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书写。两侧匾额分别题写“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牌坊两侧分别是“凌霄”“信义”两个六角亭。其楹联“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廉耻自守则长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均选用林公墨宝。
|
|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53149) | 标题:战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讲话时的情景 | 说明:1937年12月,国民政府首脑会集武汉,决定武汉会战和政府迁渝。图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讲话时的情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