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1070) | 标题:岳云长身画像 | 说明:冯培《岳庙志略》卷一《画像》,“旧存画像二,王像长五尺余,幅巾、束带、方袍,坐而观书,气象儒雅。王子继忠候像长不及半,兜鍪戎服,手携两铜椎,英气勃勃,其椎形椭而锐首,异于今之所谓铜锤者。无年代,亦不知何人所画”。
这一幅应该不是岳庙志略中提到的那一幅,哪位高人知道上述那幅画像如今何处可寻。 |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0637) | 标题:岳云祠 | 说明:岳云祠,位于贤母祠前东庑,面阔三间。祠内有岳云手握双锤戎装披挂塑像。壁间有岳云生平事迹简介和反映岳云攻占随州,大战颍昌的版面陈列。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203186) | 标题:研究书目——《岳飞新传》 | 说明:本书以严谨扎实的史料,梳理岳飞真实的一生,纠正了关于岳飞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在被秦桧篡改的《宋史》等史书的谬误影响下,认为岳飞是军阀,不懂政治等;一种是受到岳珂的《鄂国金佗倅编》影响,将岳飞塑造为一个愚忠的形象。本书认为,这两种认知都与真实的岳飞形象相差甚远。本书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天才,岳飞仁心爱物,赤诚报国,其精神光耀华夏,其事迹可歌可泣。
本书与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一起,被史学界誉为研究岳飞的不可绕开的扛鼎之作。作者王曾瑜先生是研究宋史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委员,宋史研究学会前会长。在本书中,他用翔实、准确的史料,参证多种史料,针对疑点、难点,辨别真伪,匡正谬误,以绵密的叙事,扎实的史料,寓深情藏褒贬,真实再现岳飞的“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真实,为后人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岳飞形象。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203187) | 标题:研究书目——《岳飞传》 | 说明: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先生(1907—1998)占有重要的一席。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宋辽金史方面贡献尤多,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岳飞传》为作者宋代人物研究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203188) | 标题:研究书目——《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 说明:《鄂国金佗稡编续编》由南宋名将岳飞之孙岳珂编撰,是现存重要、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
岳飞在南宋宁宗时追封鄂王,且岳珂曾在嘉兴府城内金佗坊居住,故本书名为“鄂国金佗”。
《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其中包括宋高宗给岳飞的亲笔手诏,编年体岳飞传记,岳飞之妻、子事迹,岳飞被毁谤和被平反、追封等经过,岳飞所撰奏议、公文、诗词、题记等遗文,以及当时人记载的岳飞相关史料。
《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是一部详尽的岳飞史料汇编,由著名宋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曾瑜进行校注、考辨,是了解岳飞事迹为可靠和便利的版本。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203189) | 标题:研究书目——《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 | 说明:《鄂国金佗稡编续编》由南宋名将岳飞之孙岳珂编撰,是现存重要、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
岳飞在南宋宁宗时追封鄂王,且岳珂曾在嘉兴府城内金佗坊居住,故本书名为“鄂国金佗”。
《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其中包括宋高宗给岳飞的亲笔手诏,编年体岳飞传记,岳飞之妻、子事迹,岳飞被毁谤和被平反、追封等经过,岳飞所撰奏议、公文、诗词、题记等遗文,以及当时人记载的岳飞相关史料。
本书为简体字版,包含对《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出现的宋代官制、军事名词的注释和全文白话文翻译,以求更广泛地推广作为真实历史人物岳飞的事迹。作者:熊曦、李兰、宋学佳等。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214) | 标题:郾城大战地图 | 说明:郾城大捷:1140年,金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各路宋军英勇抗击,都取得一定胜利。其中,以中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战果最辉煌。先后收复了蔡州、颍昌(今河南许昌)、郑州、洛阳。又派义军首领梁兴等回太行山联络各地义军,在敌人后方展开配合斗争。岳飞带兵进驻郾城,兀术惊恐,被迫率师来郾城决战。岳飞子岳云带头冲锋陷阵,杀死很多敌人;统制官杨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擒兀术,未获,杀敌数百人,身受重伤;岳飞亲率骑兵与兀术大战,大破金兵。兀术败退,准备渡河北归。岳飞立即报告高宗要他速令各路并进,发动总攻,高宗、秦桧则令各路“班师”,岳飞右翼的张俊部队首先撤回。岳飞处于孤立地位,被迫撤军。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2215) | 标题:郾城大捷壁画 | 说明:这是悬挂在杭州西湖岳王庙正殿里的一幅反映岳飞抗金事迹的彩色壁画。画面反映的是岳飞1140年在郾城大破金军主力,胜利归来的情景。壁画中一面红色“岳”字大旗,迎风招展,旗下的岳飞头戴帽盔,身着铠甲,外披青布斗篷,在马上抱拳感谢老百姓的热情款待。画面下部的群众有的手捧食品、酒壶,有的跪在地上欢迎岳飞凯旋归来。
岳王庙正殿中另还有7幅壁画,分别是:岳母刺字、勤学苦练、收复建康、还我河山、联结河朔、被迫班师、风波冤狱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203401) | 标题:铁椎(骨朵) | 说明:“锤”在古代文献中又被称为“骨朵”(如宋《武经总要》),适合骑马作战,同时也常作仪卫兵器使用。在两宋时期、辽、金、西夏也都使用这种兵器,因为它本来就是草原游牧民族自古便常用的格斗兵器。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0515) | 标题:庐山石门涧瀑布 | 说明:公元1132年起,岳飞率军驻守庐山脚下的江洲(今九江市),1133年正式置司江州,将家眷及北来逃难的乡邻接来江洲安家落户,并建岳家市,特许驻军及家眷与当地老百姓集市贸易。岳氏家族以庐山为第二故乡,在这里得以繁衍生息。公元1136年岳母病逝于鄂州(今武汉)军中,岳飞亲扶母亲灵柩,回到庐山家中,将母亲葬在离石门涧不远的庐山西北麓的株岭山中。公元1141年9月,遭秦桧弹劾自请罢免回到庐山家中的岳飞被骗去京师(杭州),次年初遇害,终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晚年归隐庐山的心愿。岳飞在九江的十年,留下了许多词碑、石刻、地产、故宅、寺祠、故典、民间传说和人文佳话 |
| |
|
|
点击浏览详图 (相册号:30635) | 标题:京剧 镇潭州 | 说明:这幅画正是岳飞(中)和杨再兴(右)杀得难解难分时,岳云(左)突然前来助战,杨收枪冷笑,岳飞怒目阻住岳云的一幕。 |
| |
|
|
|